对在校生来说,实习总是令人神往的——在学生的眼力,离开了校园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是件很令人羡慕的事,我们每个人无不在为这一刻奋斗着。因此,找到一家好的单位实习是件头等大事。对我来说,能够在岳成律所实习,不仅仅是“高兴”和“兴奋”这种形容词能表达的,它已然是一种荣幸,因为我觉得,我在实习期间看到的、学到的都将是律师这个行业中的模范和标准。
所里要求我实习的时候穿正装,一开始同学们都在为这个发愁。早已习惯了慵懒的大学生活的我们,其审美观念停留在了休闲领域,正装原本是被我们排斥在时尚之外的。然而,当我第一天穿上正装走进律所时,随即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精神头,是一种气场,它与律所的严肃工作环境互相映衬。
律所开工不久,当事人就络绎不绝,我得到了实习的第一份工作——接待当事人。即当事人来到律所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所里会派一名律师来解答,而我的工作就是负责将当事人的问题和律师的解答概况记录下来。
这个工作看似很简单,犹如法院的书记员一般,但我觉得它更像学校里的研讨课。在封闭的咨询室,我面前活生生地摆着案例,又有资深律师解答疑问,其效果可与一对一教学辅导一比高下。或许有人觉得这种工作很机械很简单,会抱怨没有在律师的带领下学更多地实际处理问题的技巧。不过,我个人认为,本科生水平有限,即使是满肚子发条和法理,理论功底很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等于是纸上谈兵。接待当事人很考验法律知识和临场反映,他要求律师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事件的性质,并提出可行性方案,我认为,他比上庭辩论更具有挑战力。
虽然大多数时候,当事人的咨询一般不会超过1个小时,但是在这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作为实习生的我能够弄清当事人的困惑,听到律师的讲解,这样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受益匪浅。于是,接待当事人也成为我实习中最乐意做的事情。坐在前台的两位行政人员总会劝我:在记录时,可以相对少写一些,不用那么详细。但我自己不那么看,当我看着一张被黑字填满的记录表时,感觉很踏实,觉得自己真正吃透了这个问题,它成为我的精神财富。
那天下午,所里年轻有为的杨保全律师举办一个关于劳动法方面的讲座。在学校里,大大小小的讲座满天飞,除非主讲人非常有名,否则赏脸去听得同学一般很少。于是,一开始我们都很好奇在律所里的讲座都会有谁来听。可现场却是高朋满座:来人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后来的人搬着椅子,更有甚者则坐在边上的平台。来听讲座的人有的是该大楼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有的是从其他地方赶来的人、有年轻的、也有老的、有西装革履的白领、也有质朴的劳动者。
讲座的方式深入浅出,内容是将劳动法掰碎,从劳动者和公司两方面来讲解双方如何最大程度地保全自己的利益。由于劳动法在私底下被称为“劳动者的法律”,因此杨律师着重讲解了公司如何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是我第一次以反向思维的角度听的解析劳动法的讲座,感觉很新颖并且也收获良多。深入浅出的讲座方式,再配上杨律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这次讲座非常精彩。如果场地和对象都转换成校园与学生,那么杨律师一定会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老师。
讲座持续了2个多小时,当讲座结束的时候,我第一天的实习也就划上了句号。当电梯门合上的那一瞬间,我很留恋这里,恨不能天天都来这里实习或者工作。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因为在这个看似严肃神秘的地方,我看到了盛开的普罗米修斯之花。
中国政法大学07级本科生 竺仕丽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