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所简讯

北京卫视《首都晚间报道》丨 岳屾山律师评论“中国学者章莹颖案量刑审判开始”

2019年7月9日,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作客北京卫视《首都晚间报道》直播现场,就中国学者章莹颖案量刑审判开始发表新闻时评。
新闻背景
美国当地时间7月8日,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在美被绑架杀害一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中区联邦法院进入了量刑阶段的庭审,庭审预计持续十天左右,12名陪审团成员将裁定凶手克里斯滕森是否该被判处死刑。
首日量刑审判共持续四个小时,嫌犯克里斯滕森出庭,嫌犯父母张莹颖家人也出现在庭审现场。
开庭后,被告和原告首先进行开场陈述。随后双方进行举证和质证。控方呼吁陪审团判处克里斯滕森死刑,而辩方则请求陪审团判决嫌犯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控方给出了多项重判的理由:嫌犯将受害者绑架、虐待、杀害的过程及手段异常残忍,且蓄谋已久;把女儿遗体带回中国安葬是章莹颖家人最后的心愿,然而嫌犯至今不肯透露章莹颖尸体的藏匿地点。
辩方则提出了轻判的情节,如嫌犯长期对酒精和药物有依赖,且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嫌犯在2016年与时任妻子离婚后病情加重,多次在大学寻求心理及精神救助未果。
最终的量刑结果预计将在两周后揭晓。
庭审中控辩双方诉求明确
目前,控方主张判处被告人死刑,辩方主张减轻刑罚,请求陪审团判决被告人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辩方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努力让陪审团成员认为被告人不应该死,要让陪审团成员形成主观上的心理判断,认为如果判处被告人死刑,他的内心是无法接受的。比如,辩方提出轻判的情节,如被告人心理有疾病,长期的饮酒对其意识判断可能会造成影响,而且被告人向学校、向社会求助没有得到帮助等。辩方寻求一些外在因素,试图可以找到一个能够解释得通的理由,来尽量的减轻被告人内心的主观恶意,从而让陪审团认为还可以留其一条命,这个是辩方的主要策略。
对控方来说,就一定要让陪审团成员认为被告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恨,甚至不判处其死刑,自己心里都过不去这个坎。被告人作案的手段极其残忍,已经超越人们能够想象得到的方式。被告人事先做了预谋,做了各种规划,然后去寻找猎物,最后他锁定了被害人章莹颖。被告人采取了极其残忍的手段,把我们无法想象得到的痛苦施加于被害人身上,最后还毁尸灭迹,拒绝认罪。控方主要从被告人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主观的恶性方面来影响陪审团的成员对于被告人的认知。这就是是控辩双方的博弈所在。
案件嫌犯死刑判决的难度很大
岳屾山律师认为,案件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控方提交的证据形成了一个证据链,虽然尸体还没有找到,但从证据中视频的内容、证人的录音等证据,包括辩方律师的表态,包括被告人承认导致章莹颖死亡等情况,综合这些来看,对于陪审团的内心来说,可以确定说这起案件就是被告人所为,这就意味着已经排除其他人实施此行为的合理怀疑,认定其构成绑架杀人的罪名已没有任何障碍,所以控方要求陪审团判处被告人死刑。
虽然我们内心都希望判处被告人死刑,以命偿命,但这个过程存在很大的难度。从美国的司法背景来看,美国的司法审判采用陪审团制,现在涉及到一个人的生命,对这12位陪审员来说,每一个人在签字确定要判决死刑时,他一签字,就意味着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将被剥夺。这种心理压力,能不能够承受得住,能不能做出这样的一个裁定,是对12位陪审员的一个考验。
从美国的现状来看,这些年被判处死刑的人很少,而且最终执行死刑的人更少。从八几年到现在,美国一共对600多个犯人提出了死刑的诉求,最终有300多人进入了审判程序,决定是否判处死刑,在这300多人中有36%被判处死刑,64%没有被判处死刑。直到现在,有数据显示还有60多个人还在等待执行死刑。死刑的执行最终还有一道审批手续,最后负责审批的人,一样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即便判处了死刑,最后执行时被告人还可能会上诉,不确定性很多。美国的司法制度和我国不一样,在我国对于死刑判决有相应的审限,有相应的时间限制,很快就会明确下来是否须判处死刑,然后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就可执行死刑。
陪审团的12位成员虽然都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废止死刑,但最终会不会因为种族的原因,会不会因为其他的原因,最终没有判处死刑,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律师岳家军,为人民服务!
从优秀走向卓越!